《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为什么要强调建立联系电话号码与身份证件号码的对应关系
目前,随着手机短信验证码、短信余额提醒和重要事项通知等功能的使用,手机已经成为银行和支付机构验证个人身份和保护个人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中,不法分子往往将同一个手机号码作为多个作案账户的预留银行联系电话号码,以便操控这些账户。通常而言,一个手机号码由一个人使用,应当对应同一个人的账户。为此,《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建立账户预留联系电话号码与个人身份证件号码的一一对应关系,对一个联系电话号码对应多个身份证件号码的情况进行排查。考虑到现实情况中,成年人为老人或孩子代理开户时,会预留自己的联系电话号码,《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特别规定,对于合理情形,由当事人说明情况后一个联系电话号码可以对应多个身份证件号码;无合理情形的,应当采取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暂停支付账户所有业务的措施。
要强调的是,现实情况中,单位在批量为个人办理工资卡、社保卡、医保卡、公积金卡等时,可能统一预留了单位财务人员的联系电话号码。对于这种情况,银行应当根据《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进行清理,变更为预留个人本人的联系电话号码。
关联内容
|
|
|